我爱你,中国

类型: 纪录片 社会 历史
年份: 2012
地区: 国内
简介: 《我爱你,中国》通过对大时代、大事件背景下的普通中国人的关注,还原60年来不同代际(自解放前青年人至八零、九零后一代)的典型人生记忆,呈现一代代中国人与共和国水血交融的燃情岁月和心路历程,追寻不灭的“现代化”变革梦想和民族复兴情怀。它将是一部让所有经历过、经历着青春的人都能产生强烈共鸣的怀旧青春大片,同时也是一部书写国家变迁史、物质进步史、财富增长史和精神文明进步史的影像史诗。
打包价格:

节目还没有准备好,晚点回来再试试~

剧集列表

(共16集)
由于版权原因,部分剧集暂时无法观看,请持续关注更新~~感谢使用爱奇艺!

分集剧情

  •   1949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次时代转换之际,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名流必须在去留之间做出抉择。柳亚子等香港民主人士毅然排除阻障北上参加第一届政协会;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北平艺专、北大、清华等学校拒绝南迁;竺可桢所在的国立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仅有7人离开;从戊戌变法时代一路走来83岁高龄的张元济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的拒绝迁台、坚守岗位。

  •   50年代初期,一系列城市美化运动和国民教育运动使得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一种崭新的生活的真正含义。1950年,北京清除了旧城内多处堆积多年的垃圾山,治理了城南的“龙须沟”等多处贫民窟,城市人居环境有了初步的改善,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1952年,政务院开始推行“爱国卫生运动”,人们开始从洗手、刷牙、除四害等细节入手,改变传统的鄙陋习俗。

查看全部剧集详情
  •   1949是中国历史发生大转折的一年,在这一次时代转换之际,中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名流必须在去留之间做出抉择。柳亚子等香港民主人士毅然排除阻障北上参加第一届政协会;以徐悲鸿为代表的北平艺专、北大、清华等学校拒绝南迁;竺可桢所在的国立中央研究院81位院士仅有7人离开;从戊戌变法时代一路走来83岁高龄的张元济对共产党态度的转变;梅兰芳等艺术大师的拒绝迁台、坚守岗位。

  •   50年代初期,一系列城市美化运动和国民教育运动使得每一个中国人感受到一个崭新的国家、一个崭新的时代、一个崭新的社会、一种崭新的生活的真正含义。1950年,北京清除了旧城内多处堆积多年的垃圾山,治理了城南的“龙须沟”等多处贫民窟,城市人居环境有了初步的改善,新生活的气息扑面而来。1952年,政务院开始推行“爱国卫生运动”,人们开始从洗手、刷牙、除四害等细节入手,改变传统的鄙陋习俗。

  • 新中国成立了,这张白纸上,将如何描绘出最新最美的图画,这是全体中国人必须思考的问题。成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为中国提供了理想模式,一个梦幻中的天堂。“苏联”,这个词汇带给五十年代的中国人的,不仅仅是亚欧大陆一片布满白桦林的广袤国土、积雪覆盖的屋顶、马列伟人、或是苏式审美的情调,而是一种社会理想,一个需仰视的榜样,一个与己有关的参照—— “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   历史总是为后人设下认识的鸿沟,生活在现在的80后们可能很难想像,今天隐藏于京城楼厦之间的那些布满艺术品的LOFT空间,半世纪前,它们曾经都是一些高大、简陋、积满了油泥、充斥着火花和金属巨响的大工业厂房。它们——曾经是那个火红的年代里最被人们向往和自豪的地方。工人,在阶级成分优势和新国家工业化浪潮的双重作用下,成为社会中最代表未来、最令人骄傲的个人身份。

  •   在西部的深山中有许多厂矿已经废弃,无人造访,但在山洞和巷道的幽深处,却仍然留有历史风云与生命激情的回响。在几十年前,这些厂矿的落成,是一个无可置疑的壮举,书写着共和国决策的勇气与气魄和执行者们的无畏与决绝。“三线人”也被称为“三献人”——“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三线建设的参与者们不仅完成了国家战备时期工业的战略转移,也完成了自己人生命运的大迁徙。

  •   对这一场总人数达到1600万人,持续近20年的人口迁徙运动做出全面的评价比较困难,因此视点只能是选择性的。对于整整一代人说,这场浩荡的运动似乎是一场宿命性的悲剧,但从个体的经历来说,也并不缺少有价值的人生体验和难以忘怀的青春感悟。对于所有的个体来说,青春无法遗忘。他们是跟着祖国奔跑的一代人,他们怀着火热的情感,在广阔天地里浴血奋战,青春经历虽然艰苦,但特定时代下的人生画卷却也是恢宏壮美。

  •   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演出。1970年,《东方红》乐曲在太空回响。这一年4月24日21时50分,中国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从茫茫太空传回了《东方红》乐曲。沈从文当时正在革命大学,听到两弹一星的消息十分兴奋,说为这个也应该入党。

  •   中国人在对第三次世界大战即将爆发的忧虑中进入七十年代。1969年中苏珍宝岛事件之后,在战争阴影的笼罩下,在毛泽东“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口号的号召下,我国开始动员群众历时10年广挖防空洞,以预防可能发生的战争。1972年,美国星条旗突然出现在北京街头,广播里传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的消息,令人们十分震惊。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长期向西方世界关闭的国门,露出一条缝隙。

  •   本集内容主要围绕1978年和1979年两个知识界的大会(“全国科学大会”和“第四届文代会”)的召开来进行结构。一大批科学家、文学家和文艺工作者重新恢复了工作的权利,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知识分子“臭老九”的帽子被彻底甩掉,再次赢得了人民和全社会的尊重,科研、学术、教育和文艺界得到了彻底的解放。知识分子得到了重生,那种欣喜几乎到了癫狂的程度。

  •   1979年以后,中国全面启动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步伐。打开国门,使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第一次“睁眼看世界”。他们发现,从前接受的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存在着巨大的误区。这一代人,想出去看世界的冲动,犹如50年代青年赴苏一样强烈。他们同样把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西方,看作自己的样板,自己的明天(注意与第二集有呼应关系),只是这一次,他们的游学目的地发生了改变。

  •   这是一个远去的背影与新生的事物共生的时代。伴随改革的展开,计划体制下的人事制度开始出现松动。“单位”、“组织”“档案”这些过去将人们牢牢钉在固有位置上的概念开始渐渐模糊,随之而来的是“调动”、“下海”这些充满希望的新词汇,由约束到松绑,人才的自由流动开始出现,虽然在最初这仍然是个体性的现象,但它预示了社会发展的潮流。

  •   1978年,两个看似互不相干的人物共同震撼了世界:玛格丽特•撒切尔和邓小平。他们都借用了法国政治家弗朗索瓦•基佐的名言,对国民发出相同的号召:“富起来吧!”1986年11月,美国纽约证交会主席约翰•范尔森访华,他把一枚精美的证章——纽约证券交易所所徽作为礼物送给邓小平。邓把新中国发行的第一张股票—— 一张编号为05734、面值五十元的上海飞乐股票作为回赠礼物。

  •   北京,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名字,而对于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这座城市的居民,曾经创造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工业奇迹;然而从某一天开始,厂房与烟囱逐渐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一座座现代化的建筑取代了它们。这是一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蜕变,这是一场与首都城市功能地位相适应的产业结构调整,这更是一场人类文明史中的壮观迁徙。

  •   2006年,1000多公里的铁轨穿越广袤高寒的青藏高原,来到拉萨城下。青藏铁路建设者们,克服了高原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等重重难关,终于使铁路通到了世界第一高原,中国最后一个不通铁路的省会城市。道路建设,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80年代中期,对许多国人来说,高速公路还仅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一种标记,它在80年代出版的中国公路交通图中一直是空白。

  •   2008年,中国在世界面前展示出一个大国的实力与气魄,也展示出了大国国民的风范。奥运火炬传递受挫时中国青年发出的声音令世界瞩目,汶川地震时中国民众的献身精神令世界震撼,奥运赛场上的志愿者们获得了全世界媒体的赞扬。国际媒体关注的“鸟巢”一代和“火炬”一代,正在成为国家的支柱力量,也将创造和见证祖国的明天。面对世界,中国国民都表现出了高度的坦然和自信。

  •   1933年,上海《东方》杂志征文——《梦想的中国》《梦想的个人生活》,蔡元培、鲁迅、胡适等当时中国知识界的重要人士都参加了,阐述了各自对未来中国的梦想。50年代,梁思成试图在旧城墙上建人民公园,并画出草图,这是他对未来北京城的梦想。

收起
更多> 纪录片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