滹沱记忆

类型: 纪录片 人文
年份: 2021
地区: 国内
简介:本片全景式解读滹沱河人文、地理、历史的丰富内涵和文化精神,以新中国建设年代海河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为叙事背景,以岗南、黄壁庄两大水库建设和移民搬迁、重建家园为内容主体,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展现水库建设、搬迁、脱困、重生的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以群像的形式讴歌滹沱河沿岸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无私奉献、无限忠诚的奋斗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改变落后面貌,不忘水库移民为国家建设付出的牺牲,努力帮助库区移民避险解困、脱贫致富的初心。
打包价格:

节目还没有准备好,晚点回来再试试~

剧集列表

(共5集)
由于版权原因,部分剧集暂时无法观看,请持续关注更新~~感谢使用爱奇艺!

分集剧情

  • “千里滹沱,唯富平山”。作为海河流域水量最大、水患最严重的水脉之一,滹沱河及其中游的平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河治理中担负了重要角色。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改变了山川的模样,形成了河渠密布的优美水景。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两座国家级蓄水工程,宛若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平山大地上,对平山社会经济人文产生了巨大影响。2017年11月,人文历史调查工程——《平山村庄考》拉开帷幕;平山画家傅锋明多年行走在滹沱河畔,把自己正在创作的长卷定名为《平山百里滹沱图》;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杨善华和他的学术团队,从1996年开始持续到平山县西水碾村展开社会调查,西水碾成为他们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标本。进入北京后的毛泽东念念不忘西柏坡,和平山籍战士李增林攀起了老乡,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构成滹沱中游平山最深厚的文化基因。而这一切,都与滚滚东去的滹沱河密切相关。

  • 如何变水害为水利,历代统治者都殚精竭虑。从东汉开凿蒲吾渠、曹操打通平虏渠,清代知县曹瑾推广到台湾的“滹沱营田法”,到华北水利委员会制定《滹沱河灌溉计划》、营修仁寿渠,乃至日伪青木调查队制定《津石运河调查报告》,开凿石津运河,都没能根治滹沱河的水患,实现水利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河北省和水利部迅速制定海河治理规划,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和副省长阎达开,亲赴中南海面见陈云副总理寻求支持。毛泽东、邓小平听取了水利部工作报告,对于有关大坝坝址的不同意见,邓小平认真调查后果断拍板支持钱正英在西岗南村附近筑坝方案,既保证了根治滹沱河的水库修建工程,又保护了西柏坡遗址。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岗南水库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

查看全部剧集详情
  • “千里滹沱,唯富平山”。作为海河流域水量最大、水患最严重的水脉之一,滹沱河及其中游的平山,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海河治理中担负了重要角色。规模浩大的水利工程,改变了山川的模样,形成了河渠密布的优美水景。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两座国家级蓄水工程,宛若两颗熠熠生辉的明珠镶嵌在平山大地上,对平山社会经济人文产生了巨大影响。2017年11月,人文历史调查工程——《平山村庄考》拉开帷幕;平山画家傅锋明多年行走在滹沱河畔,把自己正在创作的长卷定名为《平山百里滹沱图》;社会学家、北京大学教授杨善华和他的学术团队,从1996年开始持续到平山县西水碾村展开社会调查,西水碾成为他们一系列社会学著作中的一个重要的社会标本。进入北京后的毛泽东念念不忘西柏坡,和平山籍战士李增林攀起了老乡,革命老区的红色历史,构成滹沱中游平山最深厚的文化基因。而这一切,都与滚滚东去的滹沱河密切相关。

  • 如何变水害为水利,历代统治者都殚精竭虑。从东汉开凿蒲吾渠、曹操打通平虏渠,清代知县曹瑾推广到台湾的“滹沱营田法”,到华北水利委员会制定《滹沱河灌溉计划》、营修仁寿渠,乃至日伪青木调查队制定《津石运河调查报告》,开凿石津运河,都没能根治滹沱河的水患,实现水利的长治久安。新中国成立不久,中共中央就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兴修水利的高潮,河北省和水利部迅速制定海河治理规划,河北省委书记林铁和副省长阎达开,亲赴中南海面见陈云副总理寻求支持。毛泽东、邓小平听取了水利部工作报告,对于有关大坝坝址的不同意见,邓小平认真调查后果断拍板支持钱正英在西岗南村附近筑坝方案,既保证了根治滹沱河的水库修建工程,又保护了西柏坡遗址。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岗南水库工程建设拉开了序幕。

  • 1958年3月,随着一声山炮的巨响,岗南水库破土动工。河北省调集27个县超过10万人的民工队伍参与水库建设。开工不久,原本因为资金问题未能同时开工的黄壁庄水库,在河北省要求下提前上马,因为要依靠它控制滹沱河水量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冶河。两大水库淹没区范围从西部的洪子店、西黄泥、东黄泥等村庄,迅速扩展到东部的水碾、川坊、义羊等村庄。1959年3月底,91个村的一万多户首批库区移民,挥泪拆掉世代居住的祖屋,告别世代耕耘的土地,为了国家建设,先后近10万人离开生活富足的热土,后靠到高坡旱岭之上,甚至远走他乡。由于赔偿款被大幅度压缩,又正值国家经济困难,水库移民遭遇了难以想象的生存困境。迁移到山西的西马舍口村2000多人被迫集体回迁但无法落户,村支书马祥给邓小平写信求助,邓小平亲笔回信解决了群众难题。周恩来百忙中来到水库工地视察,要求关心库区移民生活。1959年汛期到来之前,两大水库主坝一期工程完工,如期实现拦洪蓄水。

  • 1963年夏,华北地区连降暴雨,洪灾泛滥。刚刚建成不久的岗南、黄壁庄水库遭遇巨大考验,暴露出水库蓄水量小的不足。毛泽东乘飞机视察了灾区,很快启动了对海河流域的全面治理,岗南、黄壁庄水库水坝增高加固工程很快上马,库区面积的扩大又产生了一批新的移民村,淹没平山全县近三分之一的丰产良田。在长达20年的大搬迁中,滹沱河沿岸最富庶的洪子店、郭苏、水碾、川坊、义羊等2000多人以上的大镇,被分解为若干个小村庄。洪子店和郭苏分别被分解为四个村,义羊被分解为五个村,水碾被分解成六个村。后靠到高坡旱岭上的移民群众,克服巨大的困难重建家园。为了解决滹沱河北岸近百个移民村守着水库没水吃的困境,平山县痛下决心号召全县人民投入滹北渠(又称柏坡渠)工程,施工中共有26名民工牺牲,260人致残,历经三年苦战,联通9个乡镇、跨越112座山头、干渠长达91.3公里的滹北灌渠竣工通水,库区移民从此告别了守着水库却干旱缺水的历史。

  • 岗南、黄壁庄两大水库为平山库区移民改革开放后经济腾飞奠定了基础,为省会石家庄及下游广大地区的安澜提供了根本保障。但为了保护水源地,许多骨干企业和众多“小污染”厂被关停并转,老区人民再次为国家建设作出重大牺牲,但这也促使平山的休闲旅游等绿色产业超前发展。以西柏坡、李家庄、中央旧址群等为代表的红色景区,滹沱河湿地、鸿润庄园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快速崛起,联合国“2811工程”绿化项目落户平山,西北山区的花椒、核桃产业渐成规模。为了改善水库移民的生活,国家投入巨资的避险解困工程使广大移民住上了崭新的楼房。2018年10月,平山摘掉贫困县帽子实现小康。历经30多年对滹沱河持续不断的治理和生态修复,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变成了可触摸的现实。

收起
爱奇艺号

追证

895人已关注

+关注
更多> 纪录片榜